如何入门哲学
如何入门哲学
本文的主题是如何入门哲学。这里会记录我学习哲学的历程,并整理给出学习哲学的基本历程。所以会不断更新。
哲学尚且处于青春阶段,还很不完善,甚至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公理,所以哲学不是一个教条,而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思维方式,每个人所认为的哲学都是与众不同的,包含世界观和方法论,甚至每一个哲学家的理论都不相同甚至还有很多根本上的矛盾,哲学并没有高下之分。
决定我们要做什么、要怎么做的从来都不是哲学。我们只会去做我们愿意做的事情,其他的一切不过都是借口而已。所以没建立自己的世界观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很好地完成事情,怎么想和怎么做从来都具有很大地鸿沟。
而且当下的哲学没有定义和改变世界的能力,它现在只是一个激励我们向上的工具。真正发展完全可能需要数千万年的时间。和宗教形似神不似。我们的哲学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神秘,很遗憾得说,根本问题的解决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我们的物理学还在修修补补,只有唯心的数学才有绝对的正确。绝对的世界似乎崩塌了,星辰大海貌似很远很远。但是,至少我们还有一颗勇敢的心、和既定的前行的路(时间的单向性),不是吗,至少存在,存在着我们心中的正义、存在着我们向往中的和谐、存在着似乎绵延不断的时间,我们还仍然拥有我们的一切。我们还切实得走在路上,至少我们可以感知到这个世界。不管我们的物理学能否能够解释世界,它至少能帮助我们更好得生活,不是吗。
所以我们也不必急于求成,这是一个漫长地历程,这是一个心灵的旅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用到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心理学、生物学、化学、美学、经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不过也能让我们对这些知识更加融会贯通。哲学不是我们的起点,而是我们的终点。我们靠自己立足世界,而不需要靠信仰与哲学。
元哲学
首先,这个视频,带你真正入门哲学(重制版)【中西哲学1001夜 先导篇00】_哔哩哔哩_bilibili推荐个视频。
未完待续······
经验分享
一位B友的经验分享
入门其实就是一个新的领域的知识在你脑中构建一个强壮的体系结构的阶段。构建好了你就可以添砖加瓦垒高楼。相反,没构建好你许多功夫就会白费,陷入造轮子的泥潭。学习力的强弱,很大程度取决于你构建框架的速度和框架更新的速度。这就是学霸天天玩也能碾压普通人的秘密,他们的工具事半功倍。有的人说努力没用,恰恰相反,你的框架不及别人,才需要更多的努力在低效情况下追赶,实际上学霸效率高但输入少的话其实收货量也并不可观,所以会发现许多大小有点小聪明但贪玩的学霸可能后期会归于频繁,甚至无法接受跌落神坛而堕落到平均线以下。框架的改善是可以后天强化的,其实就是平时说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这个是有后天补强机制的,先天成分你决定不了,你能做的就是用你的配置跑这配置该跑的分数就够了,哲学思辨可以很有效的改善人的思维方式,这对自己的思维框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建议不论谁,都可以或多或少的学一点,至少学习一点先哲们的思维方式,实用主义者拿它也有用武之地。[doge]
以前我不懂有的人为何会让人匪夷所思的固执,那个时候我只认为人是百花齐放的物种,就还有很多蠢货,后来我明白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他的原因和目的,只不过我不了解,于是擅自下了他们与我不同的定义,实际上我与他们毫无二致,固执的认为所有人都是固执的,固执的想要扭转他人想法,固执的尊自己的思维方式为最优,丝毫不懂什么叫情绪,什么叫矛盾,什么叫客观事实,什么叫辩证。[doge]
非常庆幸的是,在我极度愚蠢之时,我自负的开始了我的哲学之旅,于是阴差阳错的被哲学改变了,现在的我依旧很蠢,但我比以前少了样东西,傲慢,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智慧有三个阶段,无知但不知道自己无知,无知但知道自己无知,不无知但不知道自己不无知,显然苏格拉底是最后一个,而我至少现在知道了自己的无知。希望大家叶多多学习哲学。另外别学魔怔了,哲学不是打打杀杀,哲学那是人情世故~[doge] ——B站评论 General_Bing
一些没什么用的
我的历程
我的思考从高中学物理和数学时开始。那时我认为力学和电磁学可以汇集成一个大一统物理学,思考了很久,发现了很多公式的相似之处,并把他们归类类比,形成了我的直觉物理体系。在数学方面,以为在电脑上画一个圆,然后转一周就可以得到$\pi$的精确值,知道上了大学才发现,电脑中的圆不是完美的圆,也只是一个模拟的圆。我一直都相信完美的存在,游离于现实之外,而忽略了存在本身。
大学以来,从罗老师带读理想国入门,后来读了罗老师的《圆圈正义》,后来又读了一些心理学的书籍《被讨厌的勇气》,还有一些不太相关的小说。在这个过程中呢,读得少,想得多。
现在在朋友的推荐下读《哲学的历程》、《哥德尔、艾舍尔、巴赫》;目前在读的还有,《康德三大批判合集》、《回忆、梦、思考》、《逻辑学入门》、和《自我分析》。希望自己可以保持读1小时、想30分钟的科学占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想读的有《梦的解析》、《哲学的故事》、《中国哲学简史》。